世界糧食日是10月16日。世界糧食日起始于1981年,自此之后,世界各國每年在10月16日,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,其宗旨在于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。世界糧食日,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。

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及意義

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
一、節日由來

“民以食為天”,糧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。1972年,由于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,加上蘇聯大量搶購谷物,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。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,以喚起世界,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。但是,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,世界糧食形勢更趨嚴重。關于“世界糧食日”的決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做出的。

選定10月16日作為世界糧食日因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創建于1945年10月16日。聯合國糧農組織在關于世界糧食日的決議中要求,各國政府在每年10月16日要組織舉辦各種多樣、生動活潑的慶?;顒?。

二、節日宗旨

促進人們重視農業糧食生產,為此激勵國家、雙邊、多邊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;鼓勵發展中國家開展經濟和技術合作;

鼓勵農村人民,尤其是婦女和最不利群體參與影響其生活條件的決定和活動;增強公眾對于世界饑餓問題的意識;

促進向發展中國家轉讓技術;加強國際和國家對戰勝饑餓、營養不良和貧困的聲援,關注糧食和農業發展方面的成就。

三、節日意義

在人類居住的地球上,不僅動植物,而且農作物的品種也在日益減少。古代先農們種植過多達數千種的農作物,而只有大約150種被廣泛種植,成為人們主要的食物來源。其中,玉米、小麥、水稻約占60%,而大多數其它農作物品種已處于滅絕的邊緣。隨著農作物品種日趨單一和世界人口 爆炸性增長,全世界糧食供應正變得日益脆弱。

自馬爾薩斯于1798年發表《人口論》,提出人口增長將超過生活資料生產的觀點之后,人們對他的預言持不同觀點。1968年,保羅.愛赫利奇發表了《人口炸彈》;1972年,羅馬俱樂部發表了《增長的極限》。這兩部著作都進一步表示擔心說,無限制的人口增長將導致大規模的饑荒。對這種觀點也有人持不同觀點,認為:人不僅僅消費,而且還能生產出比消費多得多的東西。70年代末,美國華盛頓世界觀察研究所的來斯特.布朗爭辯說,世界各地的農場主和農民已經用盡了能夠提高產量的辦法,但稻谷和小麥的產量正開始下降。在亞洲的其它地區,水稻研究人員20多年來也未能大幅度地提高作物產量。

2009年,世界人口正以每年9100萬的速度增長,地球提供給人們“足夠”糧食的局面還能維持多久,許多人正以焦慮的心情在進行研究。許多國家政府對于舉辦“世界糧食日”活動都很重視。有的國家首腦在這一天發表演講,有的國家舉行紀念會或發表紀念文章,有的國家科研機構發表糧食和農業科研成果,舉辦科學討論會等,以提高人們對糧食以及糧食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的重視和研究。

標簽: 世界糧食日是幾月幾日 世界糧食日宣傳標語 世界糧食日的由來及意義 世界糧食日的意義